双孢菇高效栽培模式种植技术


应城于2002年开始种植双孢蘑菇,最初是在温室内种植。 2004年由大棚栽培转大田栽培,实行中稻——双孢菇露地栽培模式,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,还提高了水稻产区的种植效率,为水稻产区提供了农民致富的途径。同时,由于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生产营养丰富的双孢蘑菇,生产后的废渣还田作为有机肥改良土壤。通过这种方式,将废弃生物资源多层次、多层次回收利用,实现无污染、零排放,构建循环经济模式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。一、综合效益分析1、增加稻田效益,增加农民收入。中稻亩产600公斤,产值1164元,成本513元,纯产值651元。露地蘑菇亩产2500公斤,可实现产值1万元,生产成本5000元,净产值5000元。该模式亩总产值11164元,净产值5651元。与小麦、水稻模式相比,每亩纯收入增加约4800元。 2、适应市场,促进农业产业化。双孢蘑菇营养丰富,具有保健作用,一直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。我市生产的双孢蘑菇近万吨,主要以盐鲜蘑菇的形式销售,供不应求。目前,我市有近十家双孢蘑菇加工收购企业。其中,湖北泛喷妥、三禾食品年加工能力1万吨,主要加工双孢蘑菇,已形成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。 3、改良土壤,施肥。蘑菇采收后,废弃物作为肥料留在田里。一般堆肥经过菌菇分解后,由发酵前的缓效肥转变为速效肥,由水稻不能利用的形态转变为易于吸收的形态,肥效显着提高;此外,蘑菇废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。据测算,一亩露地菇废渣约1500公斤,其氮、磷、钾含量分别为14.9公斤、7.7公斤、9.0公斤,完全可以满足下一茬的肥料需求大米。今年,菇田种植的中稻整个生育期内,每亩仅施2.5公斤尿素作为分蘖肥。整个生长过程中,无黄化、脱肥现象,生长良好。 4、降低生产成本,节省资金投入。主要在中稻生产期间,节约化肥投资97.4元/亩,防治螟虫时少用一次农药,节约投资14元/亩,合计节约111.4元/亩.由于田间肥力充足,为防止倒伏,田间密度不易增加,种子用量减少,种子投入也相应减少。二、双孢蘑菇露地栽培技术(一)选址堆放发酵1、选址:避风向阳、靠近水源、排灌方便、通路(机耕路)、电源、白良壤水田、温和的沙壤土水田最好。 2、生产时间:鄂中、西北部适宜9月5日,鄂东、鄂南适宜9月15日。 3、堆肥:按亩产6500-8000斤,秸秆15000-17000公斤,食用菌专用复合肥4包,尿素150-170斤,饼肥450-510斤,300石灰斤-340斤(建筑灰),有无牛粪。 4、泡草堆:泡草堆最好用A、B田地块。 A地浸草,B地播种,这种方法既省力又利于发酵。而且又快又好。 (1)机压泡草:将待泡稻草全部松开,摊平,铺满A田,与草料同向,厚度80cm-100cm。洒水浸透,深入田间20厘米左右,立即用旋耕机碾压,不可长时间压浸。秸秆浸泡后应立即堆放。而且还得一下子推,尤其是鄂东鄂南地区。 (2)人工踩踏:机械不便的地方,可采用人工踩踏。具体方法是将草铺成宽方形或长方形,厚度30厘米至40厘米。草料摇匀,洒一次水,再铺一层再洒水,堆高80厘米,然后每天洒水三次。均匀洒水,不留死角,每次都要从底部流出水,这样2天就泡好了。浸泡标准:用手捏5-10滴水为宜。浸透后,立即堆起来。注意,新鲜秸秆一定要晒干。 (3)堆放:浸泡过的秸秆必须立即堆放。具体方法是:将专用复合肥、尿素、饼肥混合均匀,石灰备用。

草垛底宽1.3-1.4米,高1.5米,长度任意。铺一层牧草,25厘米厚,撒一层肥料,施一次石灰(石灰用量为总量的50%),秸秆、肥料、石灰比例协调,使草充分施肥、施完石灰,草垛搭好后,立即盖上地膜,保湿、保湿、清沟、排干堆田积水。 5、翻桩:共翻桩3次,第一次5天,第二次4天,第三次3天。每次翻面揭膜后,在草堆上撒石子一次,用量为剩余的1/2 3.检查第二次翻面害虫基数。如果发现大量害虫,翻堆后施药,然后盖上薄膜。害虫较轻时可不施农药。第三次翻桩后,不再覆膜,开桩2-3天,准备播种。 6、草料发酵标准:发酵后的草料色泽棕褐色,有发酵香气,无氨气,含水量62-65%(用手捏水3-5滴),pH值7-7.8 . (二)地菇播种培养菌丝管理1、清理围沟:围沟深25厘米,宽20厘米。如果田地太长,应在中间挖一条沟,使整个田地相互连通。 2、车厢车厢:车厢面宽80厘米,过道(沟)80厘米,石灰丝。 3、铺草料:草料必须运到田间,一天撒一次。第二天要看草料的干湿程度和氨味的轻淡来决定是否播种。以有淡氨水或无氨水为宜。草料,草料一定要疏松松散,铺成宽80厘米,高28厘米左右的龟背状,任意长度的草料隔面。如果牧草太干,需洒水调节湿度,并在水中加入0.5%的生石灰。 4、播种:草料隔间表面清洁成功后,按每米一瓶(500毫升)的用量均匀播种菌种,然后用薄木板轻拍隔间表面,使菌种和草料接触。

>    5、清沟覆土,覆土前应检查一下草料的干湿,土壤的干湿,如果草料过干,土壤过干,应洒一点石灰水再覆土。取土:离厢边10厘米处,挖50厘米宽8-10厘米厚的土块,打成指头大小的土粒,覆盖厢面,厚度为3-4厘米。  

    6、覆盖草帘:厢面覆好,厢沟清通,再将草帘盖上。  

    7、防热控温,外界气温达33℃时,应注意通风降温,降温方法,下午6点将草帘起,第二天早上6点复盖完毕。  

    (三)出菇及越冬管理  

    1、晚秋出菇管理:播种后20天为菌丝生长阶段,25天左右厢面上就会出现指头大小的菇蕾,如果厢面湿度较大,任其自然出菇,如果厢面湿度较小,土粒干燥色白,可喷出菇水,一般厢边喷重一点,厢中间喷轻点或不喷,标准见土表层湿润就行。  

    2、保温出菇:当气温降至白昼13℃以下时,可做保温出菇,用薄膜盖在草帘上面做到保温、保湿。让其正常出菇。 

    3、越冬管理:气温降至零度以下,双孢菇就进入越冬管理,越冬管理既要保湿,又要调气,这时薄膜转入草帘下面,只能盖一米厢面,其余留做换气。   

     4、春季出菇管理  

    (1)立春气温回升至白天13℃,晚6-8℃,需揭开草帘,将薄膜转换至草帘上,如果厢面表层土呈白色,需要喷水,其标准土层表面湿润,水不下渗为宜。随季节变换,气温渐高,雨水渐多,清沟排渍尤为重要。  

    (2)去薄膜:气温回升至白昼16℃-18℃时,去掉薄膜,自然出菇管理,清明前进入出菇高峰期,田间湿度依据天气灵活处置。  

     三、杂交中稻栽培技术   

     1、整地。双孢菇采收结束后,要及时清理菇渣,让菇渣在田间分布均匀,主要是达到融肥和平地的目的。移栽中稻前1-2天,再重新耕整一遍。整地时不需用任何肥料作底肥。  

    2、选种。为了合理处理好中稻一双孢菇配套栽培的季节矛盾,通常中稻选用9月上中旬成熟的抗倒、耐肥超级杂交水稻品种,生育期在135-140天,4月下旬播种,5月下旬移栽,9月15日以前收获。今年本地选用杨两优6号、Ⅱ优明86等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,产量平均570公斤以上,9月15日左右收割。  

    3、合理密植。由于种菇田肥力充足,移栽中稻时密度不宜过大。密度过大易导致田间阴蔽,病害严重。苗数多也造成穗小,空秕率过高。合理移栽密度应是每亩1.3-1.4万穴,基本苗5-6万苗,有效穗16-18万穗。   

     4、大田管理  

    (1)肥水管理。为了促早分蘖,移栽后5-7天亩追施分蘖肥。之后整个生育过程再不需要追加任何肥料。水份管理是中稻生产的关键,如果水份调节不力,将导致倒伏和病害发生严重。因此移栽后25天开始晒田,晒田标准是田间开细裂、土壤始变白,人踩不陷脚。晒田覆水后,一直保持干干湿湿,直到收获前7-10天断水。  

    (2)病虫防治。由于前茬残留菇肥充分,土壤肥力足,植株生长始终处于嫩绿状态,虫害易发生。因此要重点抓好后期三代二化螟、稻飞虱的防治。若晒田不彻底或遇连阴雨天气,也易感染纹枯病,因此也要搞好纹枯病的预防。

标签:
  • 食用菌种植方法
  •  
  • 学习食用菌种植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双孢菇——麦粒培养基的配制
    双孢菇——麦粒培养基的配制
    配方及处理:麦粒100公斤,发酵后的干粪草或糠壳10-20公斤。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